当地时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伊拉克总统拉希德、安哥拉总统洛伦索、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布朗、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尼日尔总理泽内以及30多国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国产成人直播-国产性爱直播
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受邀出席此次高级别会议并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源:新华社
李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到,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联合国自成立之初就把促进全球发展写入宪章,80年来各方携手推动全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各方做到“六个坚持”,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发展合作受阻等挑战,中国主张继续聚焦发展,携手推动共赢。李强总理提出四点主张:一是营造稳定开放的国际发展环境,反对“脱钩断链”;二是构建均衡普惠的发展伙伴关系,呼吁发达国家履行义务、照顾发展中国家需要;三是培育创新发展动能,加强科技合作,缩小数字鸿沟;四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中国将继续加大投入,未来五年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2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推动卫生合作、数字能力建设与绿色能源合作,并宣布不再在世贸组织谈判中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同时,中国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专项资金,推动数字南方和卫星观测等项目,助力全球发展绿色转型。李强总理强调,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以全球发展倡议为依托,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会议现场
图源:联合国
此次会议为期两个半小时,采用高级别对话形式。各国代表围绕如何确保不让任何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掉队、构建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交流。圆桌讨论则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加速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具体行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人工智能在发展中的作用。薛澜教授作为学术界代表,在圆桌讨论中带来了中国在AI国际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出席圆桌讨论的成员还包括,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陈晓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赞比亚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穆兰博·海姆贝、古巴外交部长布鲁诺·罗德里格斯·帕里利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格尔德·米勒等。

薛澜出席会议并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图源:ZK
以下为薛澜教授发言全文:
Recommit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s, United to Build a Brighter Future of Global Development --High-level Meeting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重振初心,携手共筑全球发展美好未来
——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人工智能具有鲜明的赋能属性,给全球发展带来了系统性、全局性的深刻变革,可以为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巨大的动力。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其它一般科技产品不同,有着非常广泛的适用性,需要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适应性开发;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算力,对相关的科技能力和软硬件基础设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有可能带来各种潜在的风险,需要对其开发和应用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潜力和问题也尤为突出。
正因为如此,中国总理李强先生刚刚发表的讲话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包括全球南方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普遍受益,李强总理根据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经验提出了《“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倡议作为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充分结合中国国内“人工智能+行动”实践经验,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民生”“人工智能+科技”“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文化”“人工智能+人才”五个最具普适性的领域,鼓励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通过国家间的政策交流与务实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这些“人工智能+”的行动领域指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推进SDG方面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是发展中国家未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考虑的重要方向。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就这些方向一一展开讨论。但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我还是想对“人工智能+人才”行动多说几句。
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思路一脉相承,“人工智能+人才”的行动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人才短板所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加强国际社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构建与各国需求相适应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国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接受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相信,这些措施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会议现场
图源:联合国
本次会议正值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并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由中国主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全球影响。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会议不仅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发展议题的高度关切,也为凝聚共识、推动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全球南方振兴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在发展中的包容性应用展开深入讨论,与会各方共同展现了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创美好未来的决心与行动。
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社、联合国官网
供稿丨科研办